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3 12:12:01   浏览:924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浙江省交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交通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的通知

浙交〔2007〕171号


各市交通局(委)、义乌市交通局:
为贯彻交通部《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交公路发〔2006〕294号)、《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交公路发〔2006〕719号)等文件精神,完善我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体系,在征求各地意见基础上,厅对原信用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中如遇问题,请及时与省运管局联系。联系人:单伟斌,联系电话:0571-85260145,传真:0571-85260144。
附件:1、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
2、关于印发《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交通厅
二○○七年七月五日 

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加快道路运输市场信用建设,引导道路运输企业诚实守信、规范服务,创造良好的运输市场竞争环境,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交通部《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试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是指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运管机构)对道路运输企业在一个阶段的经营行为、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规费缴纳、管理水平等情况的综合评价。
本办法所称的道路运输企业,包括客运企业(含班车客运、出租车客运、旅游客运和包车客运企业)、货运企业(含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机构、客货站(场)服务企业、机动车维修企业、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等。
第三条 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道路运输企业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加强管理,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的运输服务。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管机构应当鼓励和支持信用良好的企业发展。
第五条 省交通厅主管全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工作。
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工作。
省运管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工作;市、县级运管机构按本办法规定的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 信用等级
第六条 道路运输企业信用等级按信用得分高低分为优良、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分别用AAA级、AA级、A级和B级表示。
第七条 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分为经营信用、市场信用、服务信用、完费信用、信用表彰等五个项目。
第八条 考核采取积分方法,标准分为1000分,加分为100分,信用总得分最高为1100分(具体分值标准见附件5)。
除了信用表彰一项可视情加分外,其他考核项目均视情扣分。
第九条 道路运输企业信用等级,由运管机构按照下列标准进行评定: 
信用得分满600分的道路运输企业,其信用等级根据得分高低按比例确定:AAA级企业原则上按同类建档道路运输企业的30%确定具体名额;AA级企业原则上按同类建档道路运输企业的50%确定具体名额;剩下的为A级企业。
考核期间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信用等级为B级:
(一)信用得分不足600分的;
(二)客、货运企业和客运出租车企业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特大道路交通责任事故的,维修企业、驾培机构发生一次死亡1人及以上安全生产(教学)责任事故的;
(三)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的;
(四)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故的;
(五)拒不提供运管机构所需的考核材料的;
(六)在信用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隐瞒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
(七)未按要求建立信用档案,或在信用考核过程中不配合,导致信用考核工作无法进行的;
(八)因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受到省交通厅或省运管局通报批评一次及以上的,或受到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管机构通报批评二次及以上的,或受到县级交通主管部门和运管机构通报批评三次及以上的。
特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是指由于企业原因,造成所承运的货物泄露、丢失、燃烧、爆炸等,对社会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造成国家和社会公众财产重大损失的运输责任事故。
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件是指由于企业原因,对旅客或货主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或在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而受到省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运管机构通报批评的服务质量事件。

第三章 考核的实施
第十条 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的具体工作由各级运管机构的稽查部门负责,会同客运、货运、汽车维修、驾驶员培训等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考核、检查工作。
第十一条 各地运管机构负责建立道路运输企业信用档案。信用档案包括建档道路运输企业的基本情况(见附件1)和信用记录(见附件2)以及和企业经营状况有关的奖惩记录、监督检查记录、举报投诉记录、事故记录等。道路运输企业的基本情况由运管机构掌握,不向社会公开。
第十二条 建档道路运输企业实行代码制,由各市级运管机构按编码规则(见附件4)进行编码后报省运管局确认。
第十三条 信用考核所需的材料由负责考核的运管机构收集,但下列材料由各建档企业提供,考核机构核实: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企业经营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股份制企业的企业章程、股权比例证明、验资报告,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事故记录,企业服务承诺制度,职工名册及社保号,驾驶员名册,技术职称复印件,车辆台帐(包括车辆营运证复印件),教练车台帐,收费标准,信用表彰所需的材料,考核机构要求的其他材料。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违法违章行为被行政处罚的,建档机构应当及时收存。外省运管机构将我省道路运输企业在外省违法违章事实和处理结果抄告我省运管机构的,应当记入该企业信用档案。
第十四条 各建档企业每季应将考核所需的材料如实报送所在地运管机构,不得弄虚作假。
各建档企业在第一次报送有关材料后,以后只需报送已经发生变更的相关材料,而未发生变更的材料不用重复报送,但应作出书面说明。
第十五条 信用考核每年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考核周期。
信用档案由稽查部门负责记录和管理,每季进行一次信用考核数据录入,每年进行一次汇总,得出考核结果。
各市运管机构应在次年1月15日前将考核结果通过信用考核系统报送省运管局,由省运管局进行审核后公示或公布。
第十六条 道路运输企业的信用考核由各级运管机构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得分排名(见附件3),并根据公布权限向社会公开,以发挥公示、提示、警示作用。
考核结果的公布权限:一百辆(含一百辆)以上客运车辆或三级以上的客运企业(不含出租车和城市公交车)、五十辆(含五十辆)以上货运车辆或三级以上的货运企业的信用考核结果,经省运管局核实后,由省运管局评出信用等级并公布;其它企业的信用考核结果经企业所在市运管机构核实后,由所在市运管机构评出信用等级并发文公布。
市级运管机构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按照附件5-4中第二、三项指标综合得分高低依次排序,建立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培训质量排行榜。质量排行榜由市级驾培部门会同稽查部门共同实施全市培训机构质量排行榜检查工作。排行榜一年两次,当年七月、次年一月向社会各发布一次,并抄报省运管局。
第十七条 建档企业的年度信用考核结果公布以前应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次年1月份,统一在96520网站上公示,公示期为15天。
第十八条 被公示单位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发现其信用考核结果有误,应在考核结果公示期内,向负责实施信用考核的运管机构提出异议,由该运管机构进行核实,异议不成立的,予以驳回;异议成立的,由该运管机构签署意见后报上级运管机构。上级运管机构经过审查,认为异议不成立的,予以驳回;认为异议成立的,予以更正。
第十九条 建档企业年度信用考核的最终结果,由考核机构在次年2月底前公布在96520网站上。

第四章 奖惩措施
第二十条 信用考核结果,作为道路运输企业审验、确定经营范围、线路招投标、线路审批(审核)、企业资质评定、站级核定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 运管机构在实施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许可时,在下列情况下,应参考道路运输企业的信用考核结果。
(一)两个以上道路客运企业同时申请同一新增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在都符合许可条件的前提下,许可机关应当将经营权许可给上一年度信用等级高的客运企业。上一年度信用等级相同的,应逐年比较上一年度之前的企业信用等级,择优许可。
(二)采用服务质量招投标的方式来实施新增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许可的,企业的信用等级作为评标时重要的评价内容。
(三)道路客运企业原经营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继续申请经营的,其企业信用等级在该班线经营期限内每年都不低于AA级,且其中两年以上达到AAA级的,在符合《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有关规定的情况下,许可机关应当予以许可,并按照有关规定重新办理手续。
(四)道路客运企业原经营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企业信用等级达不到本条第三款要求的,许可机关应当收回其10%以上到期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许可权;如果企业信用等级在班线经营期限内有两年以上为B级或三年以上为A级的,许可机关应当收回其30%以上到期的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应收回道路客运班线经营权不足一条的,收回一条。在经营期限到期的道路客运班线中,如果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特大服务质量事故或长期不规范经营的,必须收回。需要重新分配的,按照《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及本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办理。
(五)道路客运企业信用等级为B级的,给予一年时间的整改期,在整改期内,暂停新增线路审批和参加线路招投标,并对已到更新期的车辆自动停班,不予办理车辆更新手续。整改期满,信用等级仍为B级的,其年审不予通过,限期停业整顿,或者相关班车停业整顿,其原有客运班线经营期限届满后,班线经营权由许可机关收回。
第二十二条 道路货运企业(包括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等)信用等级为B级的,给予一年时间的整改期,在整改期内,暂停新增货运业务的核准。整改期满,信用等级仍为B级的,其年审不予通过,限期停业整顿,或者相关车辆停业整顿。
第二十三条 出租车企业信用等级为B级的,给予一年时间的整改期。在整改期内,暂停审批出租车经营权或暂停参加出租车经营权招投标,并对已到更新期的车辆自动停运,不予办理车辆更新手续。整改期满,信用等级仍为B级的,其年审不予通过,限期停业整顿,必要时,许可机关可以责令其与信用等级高的企业整合或将其出租客运经营权调整到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中,或者相关车辆停业整顿,其原有出租客运经营期限届满后,出租客运经营权由许可机关收回。
第二十四条 运管机构可以根据机动车维修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对企业采取推荐参加政府采购招投标、重大事故车维修、加入全国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等激励措施。
连续三年信用等级为AAA级的机动车维修企业,在许可证件有效期届满时,申请继续经营的,由作出原许可决定的运管机构直接办理换证手续。鼓励信用AAA级的机动车维修企业投资参股(股比超过50%)或以特许经营、品牌连锁等形式扩大维修网点,维修网点可享用原企业的信用等级。
运管机构应当加强对机动车维修企业信用的宣传工作,引导托修车辆的单位和个人优先选择信用等级高的机动车维修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鼓励机动车维修企业注重服务质量、维护自身信用。机动车维修企业可以使用其信用等级进行新闻宣传或者从事相关的商业活动。
机动车维修企业信用等级为B级的,运管机构给予一年时间的整改期。整改期内,暂停新增业务的核准。整改期满,信用等级仍为B级的,应降低其经营资质等级,并对其原经营范围作相应调整或者责令停业整顿。
第二十五条 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信用等级标注在机动车驾驶培训经营许可证件(副本)的备注栏内。
连续三年信用等级为AAA级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在许可证件有效期届满时,申请继续经营的,可由作出原许可决定的运管机构直接办理换证手续。
信用AAA级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可以品牌经营等形式另行投资开办、兼并或收购其他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新投资开办、兼并或收购的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享用原机构的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为B级或培训质量排行连续两次居全市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质量排行榜末两位的,运管机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予以通报,并实施重点监管。对于整改不合格的,通报当地公安车管部门,建议暂停受理驾驶证考试申请。
第二十六条 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机构、汽车客运站、汽车货运站(场)信用等级为B级的,给予一年时间的整改期。在整改期内,暂停新增业务的核准。整改期满,信用等级仍为B级的,应对其原经营范围作相应调整或者责令停业整顿。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被考核企业或其他单位、个人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可向设区的市级运管机构书面申诉或举报。
受理单位对举报投诉必须要有反馈记录,但举报人应如实签署姓名或单位名称,并附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运管机构应当为举报人保密,不得向其他单位或个人泄漏举报人的姓名及有关情况。
第二十八条 在信用考核工作中,运管机构工作人员严重失职,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者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由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省运管局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本办法的附件。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他信用或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内容与本办法类似的,一律停止执行。

附件:1.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2.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记录
3.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得分排名一览表
4.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编码规则
5.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考核标准



















附件1-1
浙江省客运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企业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注册地址
经营许可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
资质等级 注册资本 万元 经营范围
税务登记证号 经济类型
现有职工 人 高级职称人员(含高级技师) 人 中级职称人员(含技师) 人
初级职称人员(含高、中、初级工) 人 现有职称人员占在职职工的 %
一级客运站 个 二级客运站 个 三级客运站 个
四级客运站 个 营运客车 辆 应缴规费座位数
高级客车 辆 中级客车 辆 驾驶员总数 人
月应缴运管费总额 元 月应缴公建金总额 元
备注
注:1、营运客车不包括城市公交车和出租车。
2、该表应附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企业职工名单、企业客车营运证复印件、公路规费缴纳凭证复印件。


附件1-2
浙江省客运出租车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企业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注册地址
经营许可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
注册资本 万元 经营范围
税务登记证号 经济类型
现有职工 人 高级职称人员(含高级技师) 人 中级职称人员(含技师) 人
初级职称人员(含高、中、初级工) 人 现有职称人员占在职职工的 %
驾驶员总数 人 营运车辆 辆 应缴规费座位数 座
月应缴规费总额 元
备注
注:该表应附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企业职工名单、企业出租车营运证复印件、公路规费缴纳凭证复印件。




附件1-3

浙江省货运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企业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注册地址
经营许可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
资质等级 注册资本 万元 经营范围
税务登记证号 经济类型
现有职工 人 高级职称人员(含高级技师) 人 中级职称人员(含技师) 人
初级职称人员(含高、中、初级工) 人 现有职称人员占在职职工的 %
一级货运站 个 二级货运站 个 三级货运站 个
四级货运站 个 营运货车 辆 应缴费吨位数 吨
集装箱车 辆 危险品车 辆 普通货车 辆
月应缴公建金总额 元 月应缴运管费总额 元
备注
注:该表应附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企业职工名单、货运站场核准复印件、企业货车营运证复印件、公路规费缴纳凭证复印件。
附件1-4
浙江省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企业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注册地址
经营许可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
资质等级 注册资本 万元 经营范围
税务登记证号 经济类型
现有职工 人 高级职称人员(含高级技师) 人 中级职称人员(含技师) 人
初级职称人员(含高、中、初级工) 人 现有职称人员占在职职工的 %
营运车辆 辆 危险货物专用车 辆 应缴费吨位数 吨
仓库面积 平方米 场地面积 平方米
月应缴公建金总额 元 月应缴运管费总额 元
备注
注:该表应附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企业职工名单、货运站场核准复印件、企业货车及危货营运证复印件、公路规费缴纳凭证复印件、仓库和场地照片。



附件1-5
浙江省机动车维修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
企业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企业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注册地址
经营许可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
资质等级 注册资本 经营范围
税务登记证号 经济类型
现有职工 人 技术人员数 人 从业资格证持证人数 人
高级职称人员(含高级技师) 人 中级职称人员(含技师) 初级职称人员
高级工 人 中级工 人 初级工 人
质量技术负责人 人 质量检验员 人 价格结算员 人
业务接待员 人 安全管理员 人 机修工 人
电器修理工 人 钣金工 人 油漆工 人
生产厂房面积 米2 停车场面积 米2 接待室面积 米2
收费标准 元/工时,浮动幅度 %;材料服务费费率是 %
备注
注:该表应附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企业职工名单(应注明工种、职称)、各类证书复印件、运管费缴纳凭证复印件、收费标准、厂房、停车场和接待室照片。
附件1-6
浙江省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基本情况登记表
机构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机构名称 法定代表人
联系电话 注册地址
经营许可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
资质等级 注册资本 万元 流动资金 万元
税务登记证号 经济类型
人员情况(人) 职工总数(人) 管理人员(人)
理论教练员(人) 驾驶操作教练员(人)
教学车辆(辆) 小型汽车(C1、C2) 大型货车(B2) 大型客车(A1)
通用货车半挂车(A2) 城市公交车(A3) 中型客车(B1)
摩托车(D、E、F) 低速汽车(C3、C4) 其他车型
教学设施(M2) 理论教室 教具展示室 办公用房
生活用房 道路交通事故教育展示室
教学场地 场地驾驶教练场 总 面积(m2) 主训练场地
其他场地
小型汽车(C1 、C2)、中型客车(B1)、低速汽车(C3、C4)训练车位数(个)
大型客车(A1)、大型货车(B2)训练车位数(个)
摩托车(D、E、F)训练车位数(个) 其他车型训练车位数(个)
场内道路驾驶教练场 单向行车道宽度(m) 同行行驶车辆密度(辆/千米) 坡道(组)
连续障碍(组) 单边桥(组) 直角转弯(组)
限宽门(组) 百米加减档(组) 训练道路长度(m)
曲线行驶(组) 侧方停车(组) 起伏路(组) 其他
常规教学用具 模拟训练用计算机 车辆整车拆装挂图 汽油车电器设备联接总线路布置图
汽油机工作原理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挂图 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燃料系统及原理
手动变速器及原理 离合器及原理 培训学时计算机学时管理系统
汽车液压制动系统及原理 汽油机点火系统及原理 液压制动主缸解剖模型
车用灭火器 更换车轮用工具 图 书 资 料(册)
备注
注:该表应附上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企业职工名单(应注明工种、职称)、教练证复印件、运管费缴纳凭证复印件、教学设施照片、教学场地照片、常规教学用具照片。




















附件1-7
浙江省客运站基本情况登记表

客运站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站名 地址
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车站级别 隶属哪家企业
建筑面积 平方米 发车场地面积 平方米
候车室面积 平方米 现有职工 人
高级职称人员(含高级技师) 人 中级职称人员(含技师) 人
初级职称人员(含高、中、初级工) 人 现有职称人员占在职职工的 %
备注








附件1-8
浙江省货运站基本情况登记表


货运站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站名 地址
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车站级别 隶属哪家企业
建筑面积 平方米 仓库面积 平方米
业务洽谈室面积 平方米 现有职工 人
高级职称人员(含高级技师) 人 中级职称人员(含技师) 人
初级职称人员(含高、中、初级工) 人 现有职称人员占在职职工的 %
备注







附件1-9
浙江省机动车维修质量检验机构基本情况登记表


机构代码: 登记日期: 年 月 日
单位名称 站级
法定代表人 注册地址
联系电话 经营许可证号码
营业执照号码 注册资本 万元
经 营范 围 经济类型
现 有职 工 人 高级职称人员(含高级技师) 人 中级职称人员(含技师) 人
初级职称人员 人 技术负责人 人 质量负责人 人 计算机管理员 人%
检测员 人 引车员 人 设备管理员 人 档案管理员 人
主检测间面 积 米2 停车场面积 米2 接待室面积 米2
二级维护检测收费 元/次 等级评定检测收费 元/次
备注




附件2
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记录
企业名称: 代码: 信用得分: 填写时间:
项目 具体信用行为 其他扣分情况
时间 地点 当事人及车号 扣分或表彰行为 填写单位
经营信用
市场信用
服务信用
完费信用
信用表彰
说明:1、要写出新闻媒体是哪一家单位,曝光何事;2、特大事故要写清车号、伤亡人数、时间;要写清表彰单位;4、其他扣分情况是指投诉率、事故频率等;5、在记录具体扣分行为时要标上序号。
附件3
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信用得分排名一览表

序号 企业名称 信用得分 经营信用扣 分 市场信用扣 分 服务信用扣 分 完费信用扣 分 信用表彰加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说明:排名是按信用总得分的高低进行,按客运企业、客运出租车企业、货运企业、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维修企业、驾培机构、客运站、货运站、检测站九类分别排名。
附件4
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编码规则

1、浙江省道路运输企业的代码,由2位企业类别代码和2位企业所在地区代码,以及4位运管机构的自编号组成。
2、道路运输企业类别代码是:客运企业为01,客运出租车企业为02,货运企业为03,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为04,维修企业为05,驾培企业为06,客运站为07,货运站为08,检测站为09。
3、地区代码是:杭州市为01,宁波市为02,温州市为03,绍兴市为04,嘉兴市为05,湖州市为06,金华市为07,衢州市为08,丽水市为09,台州市为10,舟山市为11。
4、4位运管机构自编号是从0001一直到9999为止。
5、示例:
如果运管机构把“杭州长运公司”放在客运企业类编码,而且对该企业的自编码定为0001,那么“杭州长运公司”的代码就是01010001。如果运管机构把“杭州长运公司”放在货运企业类编码,而且对该企业的自编码定为0002,那么“杭州长运公司”的代码就是04010002。



附件5-1
浙江省客运企业信用考核标准
企业名称: 代码: 得分:
项目 考评内容 标准分数1000分 序号 扣分标准 得分
(一)经营信用 企业通过虚假的资产置换搞假联合,以提升自己的资质等级。 100分,扣完为止 100 1. 通过虚假的资产置换搞假联合的,发现一起扣50分。
2. 企业车辆不符合许可条件,每辆扣10分.
公司联合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3. 没有母、子公司关于母公司收购子公司的股东大会决议的扣10分。
4. 没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母公司股权比例占子公司股权51%以上的证明的扣10分。
5. 没有子公司开户银行出具的母公司出资证明的扣10分。
6. 未出具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验资报告的扣10分。
企业实行公车公营必须真实 7. 普通客运线路假公车公营的,一经查实每起扣20分。
8. 快客班线假公车公营的,一经查实每起扣20分。
9. 高速客运班线假公车公营的,一经查实每起扣20分。
10. 在必须采取公车公营的业务中企业私下以承包的形式给个人经营的,每起扣20分。
11. 在必须采取公车公营的业务中企业私下以租赁的形式给个人经营的,每起扣20分。
禁止挂靠经营,倒卖线路。 12. 车辆的产权不是企业所有的,每辆扣10分。
13. 线路经营权不归企业所有的,每条扣20分。
14. 企业倒卖客运线路经营权的,一经查实每起扣20分。
15. 承包经营者倒卖客运线路经营权的,每起扣20分。
16. 企业司乘人员应享有《劳动法》赋予的一切权利,企业未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的,每人次扣1分。
17. 企业未为职工办理失业保险,每人次扣1分。
18. 企业未为职工办理医疗保险,每人次扣1分。
19. 企业未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每人次扣1分。
20. 企业未为女职工(育龄妇女)办理生育保险每人次扣1分。
21. 单车营运收入不上缴企业且企业不按月发给司乘人员工资的,发现一起扣10分。
22. 企业对车辆负有安全管理责任,对推卸责任的,每辆次扣10分。
企业管理 23. 由于企业管理原因,导致发生违法《信访条例》规定、出现过激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群体性事件的,每起扣100分;情节不严重,或经批评教育后及时改正的,每次扣50分。
(二)市场信用 企业对市场规则的遵守情况。 400分,扣完为止 130 24. 客运经营者非法转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的,每次扣50分。
25. 客运经营者非法出租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件的,每次扣50分。
26. 超越许可事项,从事客运经营的,每次扣30分。
27. 经营者未按规定对已经核准的车进行维护和检验,导致其与相应许可条件不符的,每辆次扣10分。
28. 经营者使用不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车辆,导致其与相应许可条件不符的,每辆次扣10分。
29. 取得客运经营许可的客运经营者使用无《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参加客运经营的,每辆次扣20分。
30. 客运经营者未为旅客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每次扣10分。
31. 客运经营者未按最低投保限额投保的,每次扣5分。
32. 客运经营者投保的承运人责任险已过期,未继续投保的,每次扣10分。
33. 客运经营者不按照规定携带《道路运输证》的,每辆次扣1分。
34. 客运经营者不按批准的客运站点停靠的,每辆次扣1分。
35. 班线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的客运站点停靠,每辆次扣1分。
36. 班车客运经营者站外揽客,每辆次扣1分。
37. 定线旅游客运经营者站外揽客,每辆次扣1分。
38. 包车客运经营者沿途揽客,每辆次扣1分。
39. 非定线旅游客运经营者沿途揽客,每辆次扣1分。
40. 班线客运经营者不按公布的班次行驶,每辆次扣1分。
41. 客运经营者不按公布的班次行驶的,每辆次扣1分。
42. 客运班车不按规定的班次行驶的,每辆次扣1分。
43. 道路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提供旅客车票,每次扣2分。
110 44. 班线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的线路行驶,每辆次扣5分。
45. 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的线路行驶的的,每辆次扣5分。
46. 客运班车不按规定的线路行驶的,每辆次扣5分。
47. 客运经营者强行招揽旅客的,每辆次扣5分。
48. 客运经营者以欺骗、暴力等手段招揽旅客的,每辆次扣5分。
49. 在旅客运输途中擅自变更运输车辆,每辆次扣5分。
50. 客运经营者将旅客移交他人运输的,每辆次扣5分。
51. 在旅客运输途中擅自将旅客移交他人运输的,每辆次扣5分。
52. 聘用无相应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每次扣5分。
53. 未报告原许可机关,擅自终止道路客运经营的,每辆次扣10分。
160 54. 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客运车辆的,每辆次扣5分。
55. 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维护车辆的,每辆次扣5分。
56. 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检测客运车辆的,每辆次扣5分。
57. 客运经营者不按规定检测运输车辆,每辆次扣5分。
58. 客运经营者使用擅自改装已取得《道路运输证》的客运车辆的,每辆次扣10分。
59. 客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每辆次扣10分。
60. 客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道路运输证》的客运车辆的,每辆次扣10分。
61. 未报原许可机关,擅自终止客运经营,每次扣10分。
62. 道路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每次扣10分。
63. 道路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期限报告道路运输安全情况,每次扣10分。
64. 拖延不报道路运输安全重大交通事故,每次扣10分。
65. 道路运输经营者拖延不报道路运输安全特大交通事故,每次扣10分。
66. 道路运输经营者谎报道路运输安全重大交通事故,每次扣20分。
67. 道路运输经营者谎报道路运输安全特大交通事故,每次扣20分。
68. 道路运输经营者隐瞒道路运输安全重大交通事故,每次扣20分。
69. 道路运输经营者隐瞒道路运输安全特大交通事故,每次扣20分。
(三)服务信用 110 70. 因违章营运、服务质量差等被投诉并查实的,每起扣10分。
71. 无故未按规定时间运行的,每辆次扣2分。
72. 在站区无故不按规定停靠的,每辆次扣2分。
73. 在站区私自组客的,每起扣2分。
74. 投诉率达到10%的,扣20分;投诉率每升1个百分点,加扣5分。
75. 因服务质量差被县级新闻媒体曝光的,每次扣20分。
76. 因服务质量差被市级新闻媒体曝光的,每次扣20分。
服务质量,媒体曝光,承诺服务,旅客投诉,重特大责任事故,行车事故上升。 400分,扣完为止,如发生一次死亡10人(含10人)以上的特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污染责任事故,或者发生一次特大恶性服务质量事故,或者拒不提供运管机构所需的考核材料,就直接扣完400分。 77. 因服务质量差被省级新闻媒体曝光的,每次扣30分。
78. 因服务质量差被国家级新闻媒体曝光的,每次扣50分。
90 79. 违法违章经营行为季度曝光率超过3%的,每次扣10分。
80. 客运车辆超员,被公安交警部门查获的,每次扣10分。
81. 班车正班率低于99.9%的,扣10分;正班率每低于0.1%,再加扣1分。
82. 正点率低于98%的,扣10分;正点率每低0.1%,再加扣1分。
200 83. 没有建立承诺服务制度的,扣20分。
84. 承诺服务没兑现的,发现一次扣10分。
85. 没有公开承诺服务内容的,发现一次扣10分。
86. 未在客车上公开举报投诉电话96520的,发现一次扣10分。
87. 客运经营者擅自抬价的,发现一次扣10分。
88. 责任事故死亡频率达到0.08的,扣20分;死亡频率每上升0.01的,再扣5分。
89. 行车责任事故频率达到0.2的,扣20分;责任频率每升0.01的,再扣2分。
90. 发生特大责任事故的,每起扣50分。
91. 发生一次死亡5人(含5人)以上的特大责任事故,每次扣200分。
92. 发生行车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每死亡1人扣2分。
93. 超出核定死亡指标的,每超1人扣20分。
(四)完费信用 国家税费缴纳情况 100分,扣完为止 100 94. 报停后偷驶的,每辆次扣10分。
95. 逃缴公建金的,每辆次扣15分。
96. 逃缴运管费的,每辆次扣15分。
97. 拖欠公建金的,每辆扣10分。
98. 拖欠运管费的,每辆次扣10分。
99. 无公建金收据的,每辆次扣10分。
100. 伪造公建金收据的,每辆次扣10分。
101. 涂改公建金收据的,每辆次扣10分。
102. 无运输管理费收据的,每辆次扣10分。
103. 伪造运输管理费收据的,每辆次扣10分。
104. 涂改运输管理费收据的,每辆次扣10分。
105. 企业不按时缴纳公路规费的,每次扣15分。
106. 不按时纳税的,每次扣10分。
107. 逃税的,每次扣15分。
(五)信用表彰 政府表彰情况 加分100分,加满为止 108. 被省运管局评为先进企业,每次加10分。
109. 被省交通厅评为先进企业,每次加10分。
110. 被省工商局评为先进企业,每次加10分。
111. 被交通部评为先进企业,每次加20分。
112. 企业有独立的安全职能部门,加10分。
113. 企业安全职能部门配备专职人员5人以上的,加10分。
114. 企业客运班车公车公营达到50%以上的,加5分,每增加10%,加10分。
115. 服务人员统一服装的,加10分。
116. 营运车辆统一标识和外观的,加10分。
117. 全部营运车辆安装GPS或行驶记录仪并有效应用的,加10分。
118. 其它省级政府表彰,每次加10分。
119. 其他中央国家机关表彰,每次加20分。
总得分
填表人: 填表单位: 填表时间:
注:企业职工是指正式职工.责任事故是指同等以上责任。市场信用扣分实行折扣制,50辆以下的按实计算,51-100辆的打9折,101-200辆的打8折,201-300辆的打7折,301辆-400辆的打6折,401-500辆的打5折,501辆以上的打4折;独立的安全职能部门还包括安全机务、运输安全、安全保卫等部门。
附件5-2
浙江省货运企业信用考核标准
企业名称: 代码: 得分:
项目 考评内容 标准分数1000分 序号 扣分标准 得分
(一)经营信用 企业通过虚假的资产置换搞假联合,以提升自己的资质等级; 100分,扣完为止 100 1. 通过虚假的资产置换搞假联合,每起扣50分。

不分页显示   总共3页  1 [2] [3]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乌海政办发〔2009〕6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乌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乌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财政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 财政部门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第四条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财政部门制定的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及工作规范;
  (四)部门(单位)职能职责、年度工作计划;
  (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六)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及年度决算报告;申请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七)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第五条 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部门(单位)预算管理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政府性债务资金及中央、自治区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和其他资金。
  第六条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
  (一)与本部门(单位)职能密切相关,项目投资金额在1亿元以上;
  (二)对今后政府投资决策及安排新项目有借鉴作用的;
  (三)投资大、工期长、建设条件较为复杂的项目以及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重大方案调整的;
  (四)社会重点关注和舆论反映强烈的项目;
  (五)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
  (六)政府性债务资金建设的项目;
  (七)经市政府及财政部门确认应进行绩效评价的其他项目。第七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与完成程度,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等;
  (二)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水平等;
  (三)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
  (四)项目实施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
  (五)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八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对跨年度的重大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按照实施阶段的不同,可分为实施过程(事中)评价和完成结果(事后)评价两种类型。

  第三章 绩效目标

  第九条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计划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根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单位)设定。
  第十条 绩效目标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预期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产品和服务的成本目标、时效目标、质量目标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目标;
  (二)达到预期所必需的资源;
  (三)支出的预期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影响;
  (四)衡量或评估每一项目活动的相关产出、服务水平和结果的考核指标。

  第四章 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部门的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资金落实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会计信息质量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
  (二)个性指标是针对部门和行业特点确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的指标。
  (三)绩效评价指标由财政部门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制定。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具体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其他标准。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横向评价法、历史比较法、询问调查法、其他评价方法等。
  第十四条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和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规章制度,具体组织实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第十六条 根据需要,绩效评价工作可由财政部门直接组织组成工作组或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价。
  第十七条 财政部门实施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一)前期准备阶段。部门(单位)编制支出预算时,设定绩效目标;确定被评价的部门(单位)或项目;成立评价工作组;制定评价方案;下达评价通知。
  (二)实施评价阶段。资料收集与审核;现场与非现场评价;综合评价。
  (三)撰写绩效评价报告。按照规范文本格式撰写绩效报告并征求被评价单位意见。

  第六章 绩效评价报告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况,包括部门(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二)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三)对照绩效目标,对所取得的业绩进行评价;
  (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五)为实现绩效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六)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
  (七)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八)评价结论及建议。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见附表)。
  第七章 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二十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绩效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种类型。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及时整理、归纳、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被评价部门(单位),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评价结果优秀并绩效突出的,在安排预算时优先考虑;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在安排预算时从紧考虑或不予安排,项目单位未按规定报送资料的及不配合绩效评价工作的,特别是对跨年度项目,财政部门可暂缓拨付财政资金。评价结果未达到规定标准的,部门(单位)应将评价结果作为编报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整改。
  第二十二条 绩效评价结果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海南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

海南省人民政府


第194号


海南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



  《海南省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已经2005年8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卫留成

2005年8月3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增加行政活动的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政府信息公开,是指本省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者受行政机关委托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依照规定程序和方式公开其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或者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得或者掌握的相关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政府办公厅(室)、负责信息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以及其他有关政府部门组成,负责指导、协调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是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机构,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具体职责包括:
(一)负责本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事宜;
(二)受理和处理向本机关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保管、维护和更新本机关的政府信息;
(四)组织编制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目录,制作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行政机关应当将处理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专门机构的名称,报本级人民政府办公厅(室)备案。
第五条 政府信息除本办法第九条所列依法不予公开的外,均应当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应当遵循合法规范、全面真实、及时便民、有利监督的原则。
第六条 对于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布。对于涉及特定对象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向申请人公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办法要求行政机关提供有关的政府信息时无需申明理由。行政机关拒绝提供的,应当说明理由。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二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
第八条 行政机关除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布政府规章和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下列政府信息:
(一)与人口、自然资源、地理、经济发展等有关的基本情况;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计划及其进展和完成情况;  
(三)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其他各类城乡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执行情况等;
(四)影响公众人身和财产安全的疫情、灾情或者突发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理情况;  
  (五)扶贫、优抚、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
(六)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的批准文件、补偿标准、安置方案等;
(七)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的目录、标准、依据等;
  (八)政府投资的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公开招投标及工程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
(九)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政府采购限额标准、采购结果及其监督情况;
(十)政府基金(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监督情况;
(十一)国有企业重组改制、国有资产处置和营运监管情况;
(十二)公益事业的投资、建设和使用情况;
(十三)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
(十四)重大项目的审计结果、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审计结论办理以及违法违纪处理情况;
(十五)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和行政复议的依据、程序及结果等;
(十六)本机关的管理职能、机构设置、领导成员分工、办公地点、联系方式、服务承诺、办事指南及其调整情况;
(十七)公务员招考、录用以及公开选任干部的条件、程序和结果等;  
(十八)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法律、法规对前款事项的公开权限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九条 下列政府信息,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
(四)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但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五)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或者可能威胁个人生命安全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  
 前款第(二)、(三)项所列的政府信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公开:
 (一)权利人或者相关当事人同意公开的;  
 (二)公开的公共利益超过可能造成的损害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公开的。
第一款第(四)、(五)项所列的政府信息,如果公开具有明显的公共利益并且公开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的,行政机关可以决定予以公开。
第十条 行政机关认为政府信息不能公开或者暂时不宜公开的,应当报上一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备案。上一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认为可以公开的,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本规定的相关要求予以公开。
第十一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依照本办法,要求政府机关提供与其有关的政府信息。

第三章 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和形式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的重大决策、重要工程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的使用等重要事项,经本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或者本机关负责人主持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后可以公开。
行政机关拟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或者编制的规划、计划、方案等,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可以在做出决定前,将有关草案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公众意见。
第十三条 根据本办法第八条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负责信息公开的单位在获得或者拥有该政府信息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由本单位负责人按照规定审查后,通过以下一种或者几种形式公开:
(一)政府指定的政报、报纸;
(二)政府门户网站;
(三)政府新闻发布会以及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
(四)在行政机关主要办公地点等地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政府信息公告栏、电子屏幕等场所或者设施;
(五)邀请公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
(六)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形式。
适宜在互联网上公开的政府信息,已经建立政府网站的行政机关,应当将其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制定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公布之日起30日内在本级政府指定的政报、报纸上发布,同时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并可增加采取其他的公开形式。本级政府没有指定的政报、报纸或者设立互联网站的,应当在本行政区域设立政府公告栏予以公告,或者委托上级政府指定的政报、报纸和上级政府网站代为发布。
行政机关制定的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或者对本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规范性文件,还应当在本区域内影响较大的新闻媒体上播发全文或者主要内容。
第十五条 公开事项被变更、撤销或者终止的,行政机关应当自变更、撤销、终止之日起30日内更新相关信息并作出说明。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代表本级政府向社会发布政府信息。
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建立本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第十七条 省政府政报应当备置于各级人民政府办公地点的适当场所、县级以上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方便公众免费查阅。
第十八条 根据提供政府信息查阅服务的需要,有条件的行政机关应当设置公共查阅室或者公共查阅点,配备相应的设施,方便公众对相关政府信息的检索、查询或者复制。
第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本办法要求获得政府信息的,可以采用信函、电报、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掌握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姓名或者名称、身份证明、联系方式;
(二)所需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
  行政机关可以向申请人提供申请书的格式文本。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当场登记;除可以当场予以答复的外,应当自登记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政府信息。其中属政府已经主动公开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可以获得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
(三)不属于受理机关掌握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五)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第二十一条 要求提供的政府信息含有不予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可以公开的内容。
第二十二条 要求提供的政府信息属于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第(二)、(三)项情形,可能影响第三方权益的,行政机关应当书面征询第三方的意见。第三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未予书面答复的,视作不同意提供。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求行政机关向其提供注册登记、税费缴纳、社会保障等方面与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的,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当面向行政机关提交书面申请。书面申请应当包括对所需政府信息的内容描述,并签名或者盖章。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与其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不完整、不适时或者不相关的,有权要求有关行政机关及时予以更改。受理的行政机关无权更改的,应当转送有权处理的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对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相关的信息的查询、提供,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决定不予提供或者不予更改相关政府信息的,应当由本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并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和救济途径。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依照本办法决定向申请人提供政府信息的,应当在当场答复或者向申请人送达书面答复的同时予以提供;不能同时提供的,应当自向申请人送达书面答复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供。
因正当理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经行政机关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将答复或者提供信息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0个工作日。
第二十六条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的期限内答复申请人或者向申请人提供政府信息的,期限中止,待障碍消除后期限恢复计算。
期限的中止和恢复,行政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有条件的可以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应申请人的要求,行政机关可以提供打印、复制等服务。
申请人在申请中选择以邮寄、递送、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获取政府信息复制件的,行政机关应当以该申请要求的形式提供。由于技术原因无法满足的,行政机关可以选择符合该政府信息特点的形式提供。
第二十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编制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并报上一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备案。
行政机关应当编制本机关属于应当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目录。政府信息目录应当记录政府信息的名称、基本内容的简单描述及其产生日期。
, 有条件的行政机关,可以编制本机关属于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
行政机关应当适时更新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主动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目录,并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公开,以供查阅。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本机关负责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通过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告栏等途径向社会公开。
第三十条 对获取信息有困难的残疾人,行政机关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三十一条 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向公众免费提供查询。
行政机关依申请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政府信息,不得收取费用;但实际发生的复制、邮寄、语音信息台电话费等成本费用以及申请复制、获取和使用由行政机关负责采集、加工、制作和管理并拥有其知识产权的各类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库复件的除外。具体收费标准由省财政和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制定。
申请人缴纳前款费用确有困难的,经本人申请,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机构负责人审核同意,可以免除费用。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评议考核制度,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并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行政机关行政首长任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应当通过下列形式,对本级政府职能部门和下级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一)对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
(二)通过发放征求意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和建议;
(三)以政府信息公开简报的形式,及时通报情况;
(四)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并将处理情况及时告知投诉、举报人。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负责信息化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监察和审计机关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实行专门监督。
第三十四条 下级行政机关应当定期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报告职权管辖范围内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31日之前,公布上年度本级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年度报告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行政机关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统计;
(二)行政机关公开、部分公开和不予公开的情况统计;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政府信息公开提出的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统计及其处理结果;
(四)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应当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建议同级监察机关或者上级行政机关对主管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应当公开的事项不及时公开或者公开的内容不真实的;
(二)不按规定的公开方式公开的;
  (三)对公开的内容未按规定及时更新的;
(四)不提供或者不及时更新本机关的办事指南、政府信息目录的;
(五)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隐瞒或者不提供应当公开的政府信息的;
(六)不按规定要求为申请人检索、查询、阅读或者复制提供帮助的;
(七)未履行告知义务导致第三方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

  (八)不依法更正有关申请人本人信息的;
(九)违反规定收费或者对答复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以变相有偿形式提供的;
 (十)其他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
第三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也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办法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申请人或者第三方经济损失的,申请人或者第三方可以依法请求赔偿。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依据本办法应当主动公开的行政机关的有效规范性文件,在本办法施行前没有公开的,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2个月内进行清理并依照本办法予以公开。
第四十条 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12个月内,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编制并公开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
 第四十一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本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本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主管机构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5年10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