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3:58:35   浏览:824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黑龙江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

政府令第 3 号   

  第一条为了推动和规范公共机构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挥公共机构在全社会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和本省驻外的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以下统称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大问题。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机关事务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在同级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导下,负责本级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指导和监督下级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各级主管部门在同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指导下,开展本级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和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部门在省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指导和监督下,负责本系统内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开展公共机构节能所需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节能科学知识。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

  第七条公共机构负责人对本单位节能工作全面负责。

  公共机构的节能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节能措施落实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应当作为对公共机构及其负责人考核的内容。具体考核办法由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制定本级公共机构节能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九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明确工作人员负责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工作。

  第十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根据节能工作管理需要,建立公共机构能耗监测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实施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第十一条公共机构应当明确责任人,负责本单位能源消费统计等节能工作重要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和报送等工作。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同级统计部门,建立健全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统计报表制度,按季度统计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状况,并报送上一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

  第十三条公共机构应当按年度分析本单位能源消耗状况,形成能耗分析报告,报送本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

  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按年度对本级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分析,形成能耗分析报告,分别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在征求公共机构意见、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和适时调整本级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定额。财政部门根据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能源消耗支出标准。

  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监督公共机构在能源消耗定额范围内使用能源。

  第十五条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第十六条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维修改造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施工、调试、竣工验收等方面的规定和标准。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加强对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的建设年代、结构形式、用能系统、能源消耗指标、寿命周期等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制定本级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纳入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并按照有关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手续。

  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进行改建、扩建、装修、加固时,应当与节能改造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第十八条集中供热的公共机构建筑应当逐步实行供热分户计量和按照用热量收费制度。

  第十九条公共机构应当加强自行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根据需要对燃煤、燃油、燃气锅炉进行节能检测和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备条件的,应当并入集中供热管网。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本级公共机构上报的年度能耗统计数据和监督检查情况,对能源消耗量大和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的公共机构进行重点审计,并将能源审计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公共机构应当整合和优化配置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设备等资源,减少能源消耗,不得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

  第二十二条公共机构应当加强内部和各机构之间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行电子政务,减少会议数量,缩短会议时间,充分利用电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系统,降低能源消耗。

  第二十三条公共机构应当推广应用节能新产品、新技术,逐步淘汰高耗能产品、设备,并做好淘汰产品、设备的回收处理。

  第二十四条对公务用车实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车辆保有数量。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加强车辆节能管理:

  (一)按照规定的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优先选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严格执行车辆报废制度;

  (二)制定公务用车节能驾驶规范;

  (三)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

  (四)定期公布单车行驶里程和耗油量状况,推行单车能耗核算和节能奖励制度;

  (五)推进公务用车使用制度改革,鼓励工作人员利用公共交通工具、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

  第二十五条公共机构应当采取下列节能措施,加强日常节能管理:

  (一)减少空调、计算机、复印机等用电设备的待机能耗,工作时间不使用以及下班时,应当关闭用电设备;

  (二)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空调室内温度控制的规定,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进空调运行管理;

  (三)电梯系统实行智能化控制,合理设置电梯开启数量和时间,加强运行调节和维护保养;

  (四)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使用高效节能照明灯具,优化照明系统设计,改进电路控制方式,推广应用智能调控装置,严格控制建筑物外部泛光照明以及外部装饰照明;

  (五)对网络机房、食堂、开水间、锅炉房等部位的用能情况实行重点监测;

  (六)非正式文件用纸应当双面打印;

  (七)节约用水。

  第二十六条公共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能源使用巡视检查制度,实施经常性检查,落实节能措施,及时制止能源浪费行为。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对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要求公共机构作出说明,提出整改意见。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对公共机构开展下列节能监督检查工作:

  (一)年度节能目标和实施方案的制定、落实情况;

  (二)能源消费计量、监测和统计情况;

  (三)能源消耗定额执行情况;

  (四)节能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情况;

  (五)能源管理岗位设置以及能源管理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六)用能系统、设备节能运行情况;

  (七)开展能源审计情况;

  (八)公务用车配备、使用情况;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节能监督检查事项。

  对于节能规章制度不健全、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使用能源情况严重的公共机构,应当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对节能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向有关部门通报,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第三十条公共机构节能节约的费用,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节能奖励。具体办法由省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一条公共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会同或者建议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予以通报,由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明确责任人负责收集、整理、传递本单位节能工作重要信息的;

  (二)未按时、如实报送能源消费统计情况的;

  (三)未按照规定报送能耗分析报告的;

  (四)未按照规定整合和优化配置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和设备,造成浪费的;

  (五)未建立能源使用巡视检查制度的;

  (六)拒绝向机关事务管理机构说明能源消耗异常情况的;

  (七)未按照规定用途使用公务用车的;

  (八)未定期公布单车行使里程和耗油量状况的;

  (九)未按照规定使用节能资金的;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二条公共机构使用能源超过能源消耗定额不能说明正当理由的,由本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予以通报,并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下达节能整改意见书;逾期未改正的,由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由财政部门在下一年度财政预算中核减超出能源消耗定额部分的费用。

  第三十三条公共机构不执行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未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者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予以通报。

  第三十四条公共机构违反规定超标准、超编制购置公务用车或者拒不报废高耗能、高污染车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由本级机关事务管理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对车辆采取收回、拍卖、责令退还等方式处理。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机关事务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职责的;

  (二)贪污、截留、挪用公共机构节能资金的;

  (三)对违反节能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未依法查处的;

  (四)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所称节能,是指节约电、煤、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供热耗热量以及水、纸张等能源和资源。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布11项机械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

国家经贸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公 告

二○○二年第80号

 

公布11项机械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

  国家经贸委批准《YS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等11项机械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以上修改通知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2002年第23期和《中国机电工业》2002年第23期刊登。

  附件:11项机械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目录及修改单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附件:

11项机械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目录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修改单号
备注

1
JB/T1009-1991
YS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
第1号修改单
 
2
JB/T8139-1999
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第1号修改单
 
3

 
JB8734.1-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
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1部分:
一般规定
第1号修改单
 

4

 
JB8734.2-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
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2部分:
固定布线用电缆电线
第1号修改单

 
 

5

 
JB8734.3-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
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3部分;
连接用软电线
第1号修改单

 
 

6

 
JB8734.4-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
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4部分;
安装用电线
第1号修改单

 
 

7

 
JB8734.5-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
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 第5部分:
屏蔽电线
第1号修改单

 
 

8
JB8735.1-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
软线和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1号修改单
 

9

 
JB8735.2-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
软线和软电缆 第2部分:通用橡
套软电缆
第1号修改单

 
 

10

 
JB8735.3-199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卜檄皮绝缘
软线和软电缆 第3部分:橡皮绝
缘编织软电线
第1号修改单
 

11
JB/T9906.2-1999
内圆磨床 技术条件
第1号修改单
 

 

JB/T 1009-1991《YS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

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以2002年第80号公告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JB/T 1009-1991修改项目的指标

a.标准4.4条

  将本条表14中的功率因数指标作如下更改:

  更改前功率因数指标:

功率W
90
120
l80
250
370
550
750
1100

转速
r/min
1000
-- -- 0.63
0.64
0.65
0.69
0.7l

750
0.55
0.56
0.60
0.62
-- --

  更改后的功率因数指标:

功率w
90
120
180
250
370
550
750
1100

转速
r/min
1000
-- -- 0.61
0.62
0.63
0.67
0.69

750
0.52
0.54
0.58
0.62
  --
  --


b.标准4.5条

  将本条表15中:1000r/min(6极)的堵转转矩/额定转矩(倍数)“2.0”更改为“1.9”。


--------------------------------------------------------------------------------

JB/T 8139-1999《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以2002年第80号公告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a.第2章引用标准一览表更改内容:

  “GB/T 6995-19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更改为

  “GB 6995.2-19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2部分:标准颜色

   GB 6995.3-19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3部分:电线电缆识别标志

   GB 6995.4-1986 电线电缆识别标志方法 第4部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绝缘线芯识别标志”。

b.第2章引用标准一览表补充内容:

  在一览表末行之下补充一行“IS0 8458-2:1989《冷拉碳钢钢丝》”。

c.6.2.4.1条更改引用标准编号:

  “GB/T 6995.2、GB/T 6995.4”更改为“GB 6995.2、GB 6995.4”。

c.6.5.15.2条更改引用标准编号:

  “GB/T 6995.4”更改为“GB 6995.3”。

d.7.3条补充内容:

  第3段末补充“QVVR型电缆进行低温卷绕试验时应选择直径80mm的试棒,20kg的负荷,卷绕速度为0.2r/s。”

e.7.8.1条更改和补充内容:

  “刮刀”更改为“刮针”;

  补充第2段:

  “刮针应为符合ISO 8458-2的冷拉碳素钢丝。每次读数后,应更换刮针。”

f.图4更改内容:

  图4中“刮刀尺寸”部分改用新图“刮针尺寸”,即下图中的左图“刮刀尺寸”更改为右图“别针尺寸”。



         刮刀尺寸           刮针尺寸

g.7.8.2条更改内容:

  “刮刀”更改为“刮针”;第三行中的“共试验5点”更改为“共试验4点”;第四行中的“试验结果取5点测试值的平均值”更改为“试验结果取4点测试值的平均值”。


--------------------------------------------------------------------------------

JB 8734.1-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以2002年第80号公告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a.第2章中删除“GB 8170-87数字修约规则”。

b.4.2.3条第二段改用新条文:

  “厚度测量结果应按GB 5023.2-1997中1.9规定,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c.4.2.5条改用新条文:

  “4.2.5绝缘线芯识别

  每根绝缘线芯应按下述规则识别:

  --5芯及以下电缆用颜色识别,见4.2.5.1;

  --5芯以上电缆用数字或颜色识别、也允许颜色识别,见4.2.5.2和4.2.5.1。”

d.4.5.3条第二段改用新条文:

  “厚度测量结果应按GB 5023.2-1997中1.10的规定,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e.将表3中“3.1项450/750V栏内所有指标”删除。

f.5.6条改用新条文

  “5.6绝缘热收缩试验

  导体标称截面0.4mm2及以下电线的绝缘应经受150℃±3℃,15min的热收缩试验。

  试样标记L=200时,绝缘收缩率应不大于4%。”


--------------------------------------------------------------------------------

JB 8734.2-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2部分:固定布线用电缆电线)》

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以2002年第80号公告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表8中6.4项做如下更改:

序号
检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BV
300/5
BLV
450/7
BVR
450/7
BVV
BLVV
BVVB
BLVVB

6.4
成品电缆低温冲击试验
--
T
--
T
T
GB/T2951.4-
1997的8.5



--------------------------------------------------------------------------------

JB 8734.3-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3部分:连接用软电线)》

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以2002年第80号公告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将表4中“5.2项”删除。


--------------------------------------------------------------------------------

JB 8734.4-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4部分:安装用电线)》

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以2002年第80号公告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表8中7.4项作如下更改,并增加第12项内容:

序号
检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AV
AVR
AVRB
AVVR
AV-90
AVR-90

7.4
成品电缆低温冲击试验
--
--
--
T
--
GB/T2951.4-
1997的8.5

12
热稳定性试验
--
--
--
--
T
GB/T2951.7-
1997的9



--------------------------------------------------------------------------------

JB 8734.5-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和软线(第5部分:屏蔽电线)》

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以2002年第80号公告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表7中7.4项作如下更改,并增加第11项内容:

序号
检验项目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AVP
RVR
RVVP
RVVP1
AVP-90
RVP-90

7.4
成品电缆低温冲击试验
--
--
T
--
GB/T2951.4-1997的8.5

11
热稳定性试验
--
--
--
T
GB/T2951.7-1997的9



--------------------------------------------------------------------------------

JB 8735.1-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
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1部分:一般规定)》

第1号修改单

  本修改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以2002年第80号公告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

a.第2章中的“GB/T 8170-87数字修约规则”等字删除。

b.4.2.3条第二段改用新条文:

  “厚度测量结果应按GB 5013.2-1997中1.9规定,修约到小数点后一位。”

c.4.2.5条改用新条文:

  “4.2.5绝缘线芯识别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发布五年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住房消费有效启动,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应当看到,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平衡,一些地区住房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房地产价格和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住房消费还需拓展;房地产开发和交易行为不够规范,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有待完善。为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

  (一)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是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改善居住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扩大社会就业的有效途径。实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明确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断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坚持深化改革,不断消除影响居民住房消费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制度;坚持加强宏观调控,努力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坚持在国家统一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分别决策,使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相关产业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供应政策,调整供应结构

  (三)完善住房供应政策。各地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逐步实现多数家庭购买或承租普通商品住房;同时,根据当地情况,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应对象的具体收入线标准和范围,并做好其住房供应保障工作。

  (四)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经济适用住房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要通过土地划拨、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承担小区外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开发贷款利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切实降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本。对经济适用住房,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严格审定销售价格,依法实行建设项目招投标。经济适用住房实行申请、审批和公示制度,具体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集资、合作建房是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组成部分,其建设标准、参加对象和优惠政策,按照经济适用住房的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不得以集资、合作建房名义,变相搞实物分房或房地产开发经营。

  (五)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要根据市场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发展,提高其在市场供应中的比例。对普通商品住房建设,要调控土地供应,控制土地价格,清理并逐步减少建设和消费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多渠道降低建设成本,努力使住房价格与大多数居民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

  (六)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要强化政府住房保障职能,切实保障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以财政预算资金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稳定规范的住房保障资金来源。要结合当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居民住房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保障水平。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原则上以发放租赁补贴为主,实物配租和租金核减为辅。

  (七)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高档商品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划分标准。对高档、大户型商品住房以及高档写字楼、商业性用房积压较多的地区,要控制此类项目的建设用地供应量,或暂停审批此类项目。也可以适当提高高档商品房等开发项目资本金比例和预售条件。

  三、改革住房制度,健全市场体系

  (八)继续推进现有公房出售。对能够保证居住安全的非成套住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职工出售。对权属有争议的公有住房,由目前房屋管理单位出具书面具结保证后,向职工出售。对因手续不全等历史遗留问题影响公有住房出售和权属登记发证的,由各地制定政策,明确界限,妥善处理。

  (九)完善住房补贴制度。要严格执行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定住房补贴标准,并根据补贴资金需求和财力可能,加大住房补贴资金筹集力度,切实推动住房补贴发放工作。对直管公房和财政负担单位公房出售的净收入,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统筹用于发放住房补贴。

  (十)搞活住房二级市场。要认真清理影响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的政策性障碍,鼓励居民换购住房。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和原公房出售合同另有约定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对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设置限制条件。各地可以适当降低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土地收益缴纳标准;以房改成本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上市出售时,原产权单位原则上不再参与所得收益分配。要依法加强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管理,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

  (十一)规范发展市场服务。要健全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规则,严格执行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执(职)业资格制度,为居民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规范发展住房装饰装修市场,保证工程质量。贯彻落实《物业管理条例》,切实改善住房消费环境。

  四、发展住房信贷,强化管理服务

  (十二)加大住房公积金归集和贷款发放力度。要加强住房公积金归集工作,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简化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改进服务,方便职工贷款。

  (十三)完善个人住房贷款担保机制。要加强对住房置业担保机构的监管,规范担保行为,建立健全风险准备金制度,鼓励其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提供担保。对无担保能力和担保行为不规范的担保机构,要加快清理,限期整改。加快完善住房置业担保管理办法,研究建立全国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

  (十四)加强房地产贷款监管。对符合条件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要继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要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审核管理,严禁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加强对预售款和信贷资金使用方向的监督管理,防止挪作他用。要加快建立个人征信系统,完善房地产抵押登记制度,严厉打击各种骗贷骗资行为。要妥善处理过去违规发放或取得贷款的项目,控制和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五、改进规划管理,调控土地供应

  (十五)制定住房建设规划和住宅产业政策。各地要编制并及时修订完善房地产业和住房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对房地产业发展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城镇化进程所产生的住房需求,高度重视小城镇住房建设问题。制定和完善住宅产业的经济、技术政策,健全推进机制,鼓励企业研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建筑成套技术、产品和材料,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完善住宅性能认定和住宅部品认证、淘汰的制度。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注重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住宅内部功能设计。

  (十六)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的调控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中,要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优先落实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危旧房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拆迁安置用房建设项目,并合理配置市政配套设施。各类开发区以及撤市(县)改区后的土地,都要纳入城市规划统一管理。严禁下放规划审批权限,对房地产开发中各种违反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七)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各地要健全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供应制度,房地产开发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控制占用耕地,不得下放土地规划和审批权限。利用原划拨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纳入政府统一供地渠道,严禁私下交易。土地供应过量、闲置建设用地过多的地区,必须限制新的土地供应。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不应求、房价涨幅过大的城市,可以按规定适当调剂增加土地供应量。

  六、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市场秩序

  (十八)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资质管理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管理,严格执行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制度、项目手册制度,积极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支持具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和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严格规范房地产项目转让行为。已批准的房地产项目,确需变更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必须按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十九)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统计工作,完善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各地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中需要政府承担的费用,由各地财政结合当地信息化系统和电子政务建设一并落实。

  (二十)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要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力度,重点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制止一些单位和部门强制消费者接受中介服务以及指定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加快完善房地产信用体系,强化社会监督。采取积极措施,加快消化积压商品房。对空置量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限制其参加土地拍卖和新项目申报。进一步整顿土地市场秩序,严禁以科技、教育等产业名义取得享受优惠政策的土地后用于房地产开发,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与乡村签订协议圈占土地,使用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切实加强源头管理,有效遏制并预防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交易中的各种腐败行为。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从实际出发,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办法,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负责。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市、县房地产发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加强对各地特别是问题突出地区的指导和督查。国家发展改革、财政、国土、银行、税务等部门要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经济适用住房管理、住房补贴制度监督、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建立全国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等方面的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具体实施并负责对本通知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二00三年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