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05年宁波市开放型经济考核及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21:22:27   浏览:95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05年宁波市开放型经济考核及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05年宁波市开放型经济考核及奖励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2005年宁波市开放型经济考核及奖励实施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考核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确保今年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目标的全面完成。



         二○○五年三月二十九日
2005年宁波市开放型经济考核及奖励实施办法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成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积极性,促进全市开放型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2005年宁波市开放型经济考核及奖励实施办法。
一、考核范围和对象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大榭开发区、市科技园区管委会(北仑区考核并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两区作为一个考核单位);
(三)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二、考核目标及指标分解
(一)对外贸易(详见附件1、2)
1.规模指标:全市2005年外贸进出口3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出口2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进口1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
2.结构质量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全市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引进、培训外经贸人才8000人次。
(二)利用外资(详见附件3、4)
1.规模指标:全市2005年合同利用外资41亿美元,与上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
2.结构质量指标:合同利用外资中,“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投产或开业的总投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数达到80个。
(三)外经合作(详见附件5)
1.规模指标:全市2005年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新批境外企业90家。
2.结构质量指标: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占总额比重达到30%;新批境外企业中,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境外加工贸易等重点项目10个;外派劳务管理规范严格,无劳务纠纷。
三、考核及奖励办法
(一)考核标准(详见附件6、7、8)
1.采用将指标换算成考核分办法。
2.采用超额加分制方法。对每个项目,超额完成考核指标或超过上年实绩的,按确定的加分比例相应加分;未完成考核指标的,不予得分或按基本分比例相应扣分。
3.非量化指标采用附加分的办法。
(二)奖项设置
1.外资先进奖
在完成实际利用外资考核指标基础上,按照全市外资考核得分高低,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分别奖励12万元、8万元、5万元。
2.外资鼓励奖
对市级部门和直属单位引进、引荐外资项目进行考核,对完成考核指标的部门和单位,视其在外资引进中的实际贡献分别给予每家2万元至5万元的奖励。
3.外资突破奖
实际利用外资在完成考核指标基础上,突破6亿美元且比上年实绩增长5%以上的,奖励10万元;突破3亿美元且比上年实绩增长10%的,奖励8万元;突破1.5亿美元且比上年实绩增长15%的,奖励6万元;突破6000万美元且比上年实绩增长20%的,奖励3万元。
4.外资特别贡献奖
对利用外资规模大,贡献突出,在全省连续名列前茅的,由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决定授予外资特别贡献奖。
5.外贸先进奖
在完成外贸出口考核指标基础上,按照全市外贸考核得分高低,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分别奖励10万元、6万元、3万元。
6.外贸突破奖
加工贸易出口在完成考核指标基础上,突破5.5亿美元且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奖励15万元;突破3.5亿美元且增幅超过全市平均10个百分点的,奖励10万元;突破1.5亿美元且增幅超过全市平均15个百分点的,奖励5万元;低于1.5亿美元但增幅超过全市平均20个百分点的,奖励3万元。〔以上奖项与《关于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市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甬政发〔2004〕78号)同类奖项不兼得〕
7.外经先进奖
在全面完成各项外经考核指标基础上,按照全市外经考核得分高低,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分别奖励10万元、6万元、3万元。
8.外经突破奖
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在完成考核指标基础上,突破2亿美元且增幅超过20%的,奖励8万元;突破1亿美元且增幅超过30%的,奖励6万元;突破0.5亿美元且增幅超过40%的,奖励4万元。上述突破奖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占比必须在10%以上。境外投资在完成考核指标基础上,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境外加工贸易等重点项目数每超过考核指标1个(该项目必须已注册成立且实际到位投资额超过50万美元),奖励2万元。
9.开放型经济优秀服务奖
根据当年工作效率、服务质量、企业评议等相关情况,在市级部门、单位中评选开放型经济优秀服务奖若干名,各奖励2万元。
10.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优秀奖
对在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中,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措施有力、投诉调处主动及时的市级部门和县(市)、区给予奖励,各奖励2万元。
(三)上述奖项,可以兼得。奖金由市财政安排,获奖单位按有关规定使用。
四、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
全市开放型经济考核工作在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具体负责对全市“三外”指标的分解、考核分值计算、考核工作的指导、检查和考核结果的汇总、审查。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开放型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组织实施“三外”工作目标责任制,要确定一名领导专门负责本地区、本部门的“三外”工作。
五、考核程序
由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考核小组,根据考核办法和得分实绩,提出获奖名单,报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审定,以市政府名义授奖。
本办法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由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附件:1.宁波市2005年度外贸考核指标(一)
2.宁波市2005度外贸考核指标(二)
3.宁波市2005年度各县(市)、区利用外资考核指标
4.宁波市2005年度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利用外资考核指标
5.宁波市2005年度外经考核指标
6.宁波市2005年度外贸目标考核评分标准
7.宁波市2005年度外资目标考核评分标准
8.宁波市2005年度外经目标考核评分标准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发展纲要

中国 苏联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经济、科学技术长期合作发展纲要


(签订日期1990年4月24日 生效日期1990年4月2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以下简称双方),根据两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会见和会谈时达成的原则协议,认为在经济、科技领域的多方面合作,有利于促进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两国国民经济继续稳步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中苏两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巩固世界和平;确认双方都愿意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从两国国民经济已达到的水平和可能性出发,继续有计划地发展中苏两国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相互关系,特签订到二000年的本合作纲要。

 一、合作的主要目的和途径
  根据中国和苏联确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双方认为,两国长期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在两国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积极促进中苏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双方商定在以下方向发展双边经济和科技合作:
  解决科学技术中需优先解决的问题,包括实施重大的联合科技项目,协作完成从科学研究到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这一整个过程;
  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经济和科学潜力,提高企业的工艺和科技装备水平,实施现有企业的更新改造和扩建,建设新企业,以提高生产的技术经济总体水平,使其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
  更充分地利用燃料原料资源,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和原材料消耗;
  通过广泛采用新工艺和研制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工作的效率,提高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合作领域
  双方认为有必要集中力量在下述领域优先开展合作:
  1.燃料动力工业
  双方将在研制和使用电能和热能生产的先进工艺方面进行合作,以保证扩大使用劣质燃料和非常规能源,节约和合理使用能源资源,降低能源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双方将在发电(包括核电)、输电和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平利用原子能方面进行合作。
  2.冶金工业
  双方将在研制和使用冶金生产先进工艺流程方面进行合作,以保证综合利用原料,节约能源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双方将在扩大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的原料基地和生产能力,以及建设该行业新企业方面(包括采用补偿方式)发展合作。
  3.运输和通讯业
  双方将共同采取措施,确保扩大铁路、海运、河运、公路和空运的货物周转量和客运量。
  双方将在扩大和完善中国和苏联的通讯系统方面进行合作。
  双方将在运输通讯领域进行科学技术合作。
  4.消费品工业
  双方将在提高工业消费品产量和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方面进行合作,包括建立合资企业及中苏两国同类企业之间建立直接合作关系。
  5.农业和农产品加工
  双方将合作研制和开发先进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
  双方将在农业、渔业、水利以及土壤改良领域进行科技合作。
  在兴建合资企业和建立直接生产联系的基础上,双方将在粮食、蔬菜、水果、海产品和其它食品的生产和加工方面进行合作。
  6.机械制造业和无线电电子工业
  双方将努力满足两国的国民经济对现代机械设备、仪器、工具和其他机械技术产品的需求,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质量,改善技术服务。双方将在该领域进行科技合作,发展中苏两国的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关系。
  7.森林工业、木材加工业和纸浆造纸业
  双方将在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纸浆和造纸业方面进行合作。将在上述行业扩大和改造现有企业、建设新的生产能力方面进行合作。
  8.化学工业
  双方将在化工、石油化工领域进行生产和科学技术合作。
  9.环境保护
  双方将通过科研协作、交流工艺和提供商业服务等途径,在研究减少空气污染和水域污染的措施方面进行合作。
  10.其它合作领域
  双方将在卫生、医药工业、生物技术、建筑、新材料、水文气象、世界海洋研究、空间、遥感、自动化和激光技术领域进行合作。
  双方将发展在国际旅游领域的合作。
  双方将努力寻求新的合作领域并将根据双方协议补充本纲要。

 三、完善双边科技合作
  双方从顺利进行双边科学技术合作出发,考虑到科技合作有助于中苏两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确定以下合作形式:
  科学技术代表团和学者专家的互访;
  组织科技讨论会和科学会议;
  进行科学研究、实验、设计,以及交流科学研究和设计成果;
  在可能时制定并实施包括从科研到在生产中使用科研成果整个过程的重大联合科技项目;
  转让技术和技术诀窍;
  科技人员培训。
  双方将努力寻求其它科技合作形式。
  合作的条件和期限,由归口管理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在讨论具体方案时确定。

 四、完善双边经济合作
  为了顺利发展中苏两国经济和贸易合作,双方认为有必要:
  积极扩大相互供货的品种和数额;
  相互参加对方的现有企业和项目的技术更新和改造,以及在对方领土上建设新企业;
  在具体项目的合作中,广泛采用各种合作方式进行机械、设备和配件的生产;
  研制并交流生产技术和工艺,协助对方运用生产技术和工艺,并培训技术人员;
  共同向第三国出口产品和进行工程承包;
  鼓励建立合资企业,鼓励在两国有关企业和单位之间建立直接联系并以各种形式发展合作,包括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
  发展工程承包和提供劳务等合作形式;
  发展中国各省、自治区、中央直辖市和计划单列省辖市的外经外贸公司与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各部委相应单位、联合公司和企业之间的经贸联系,促进边境贸易的积极发展。

 五、纲要的实施
  本纲要为两国有关机构确定了为发展相互合作而采取措施的方向。
  合作的具体项目,将由两国有关政府机构或其授权的地方和经济、科研单位,根据各个时期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在签订相应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协议和议定书时确定。
  中苏经济、贸易、科技合作委员会负责协调和监督两国主管部门对本纲要的实施。
  中国国家计委和苏联国家计委将促进两国有关部委实施本纲要,探索扩大两国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合作的新途径和方式。
  本纲要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二00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本纲要于一九九0年四月二十四日在莫斯科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俄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
      代   表               代   表
       李 鹏                 雷日科夫
      (签字)                (签字)

黑河市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黑河市人民政府


第 4 号


《黑河市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业经1996年1月4日市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孙洪志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四日



黑河市水利建设专项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增加水利建设投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加强水利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着“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和“谁受益,谁建设,谁投资”的原则,凡受益于水利建设的国营、集体单位和个人都有为水利建设筹集资金的义务。

第二章 基金的来源
第三条 已征收的防洪保安费、水利建设附加费、防洪资金和水资源费。
第四条 条级财政部门在当年可用财力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
第五条 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的 4 5%和农业发展专项基金地方自筹资金的一部分做为水利专项基金。
第六条 未治理小流域内“五荒”拍卖回收资金的30%。
第七条 国有或集体所有水利工程拍卖、租赁、承包等产权改造回收的资金。
第八条 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的80%。
第九条 灌溉水费、堤防维护费、河道采砂费的10%。
第十条 农村水利工程受益区群众以资代劳和受益耕地每亩每年提取1——2元的资金。
第十一条 向非农业建设占用水利工程设施和排灌面积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补偿费。

第三章基金的征收
第十二条 防洪保安费、水利建设附加费、防洪资金、水资源费、灌溉水费、堤防梁护费、河道采砂费及水土流失防治费和补偿费等均由水利部门按现有征收规定负责征收。
第十三条 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和农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水利建设部分,由各级财政部门纳入财政专户。
第十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当年可用财力安排的水利建设资金,由同级财政部门纳入财政专户。
第十五条 农村水利工程受益区群众以资代劳资金和受益耕地提取的资金,由村收取后纳入县或乡水利专项基金。
第十六条 未治理小流域内“五荒”拍卖资金由县、乡、村按规定征收后纳入县或乡水利专项基金。
第十七条 水利工程产权改造回收的资金,由县、乡、村按规定征收后纳入县或乡水利专项基金。
第十八条 非农业建设占用水利设施和排灌面积补偿费分别由各级土地、水利部门收取,然后交同级财政纳入专户。

第四章 基金的使用
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水利建设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本市、县(市)区的重点水利建设;
1、国家、省补助的水利工程;
2、主要江河和重点河流的防洪工程;
3、大中型灌区、涝区配套工程;
4、城镇供水、改水工程;
5、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费。
第二十条 乡(镇)水利建设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水利建设;
1、中小型防洪除涝工程;
2、小型农田水利及水土保持工程;
3、乡(镇)供水。人畜饮水及改水工程;
第二十一条 按照水利工程不同经济性质类型,采取有偿和无偿两种投入方式。对经济效益好的、有回收能力的项目实行有偿投入;对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主的项目实行无偿投入。
第二十二条 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和年度计划,由各级水利部门会同财政、计划部门提出,报同级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 项目建设由水利部门组织实施,建成后由同级计委牵头,会同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组织验收。

第五章 基金的管理
第二十四条 本基金实行统一规则,分级实施,分级管理。
第二十五条 水利建设专项基金按当地政府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 级各县(市)区政府可依照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水利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