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6:56:42   浏览:994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安监总规划〔2006〕108号


关于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为切实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督管理,规范安全评价行为,提高安全评价工作水平,推进安全评价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工作,根据安全监管总局2006年第10次局长办公会议和全国安全评价工作座谈会议精神,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安全评价机构等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应是独立依法执业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实体。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中介机构分开”的原则,与包括安全评价机构在内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脱钩,严格遵守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活动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安监总办字〔2005〕98号)各项要求。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公务人员要坚持原则、遵守纪律,加强学习、增强素质,努力提高安全评价管理水平,做到安全许可公平透明。

  二、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不准干预安全评价机构的正常活动,不得以备案、登记为由,擅自设立法律法规之外的行政许可事项,凡属行政许可的事项一律不准收费。

  2.不准以任何理由实行地区和部门保护,不得指定生产经营单位接受特定的安全评价机构开展评价工作。

  3.不准接受安全评价机构的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不得在安全评价机构入股或收受利益分成,不得在安全评价机构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各种费用,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各种报酬和费用。

  4.不准利用职权向安全评价机构索要钱物或为亲友谋取私利。

  5.不准参加由安全评价机构支付费用的娱乐、健身、旅游等活动,不得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向安全评价机构摊派或推销书刊、产品等。

  三、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要加强自律,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1.不准以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或以欺骗手段到生产经营单位招揽业务。

  2.不准伪造安全评价资质、资格证书,不得出具假证件和其他虚假证明资料。

  3.不准在业务活动中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不得以不正当的方式获取评价项目。

  4.不准在安全评价业务活动中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报告,不得超资质规定业务范围从事安全评价活动。

  5.不准转让和出借资质、资格证书,不得在多家机构重复执业。

  四、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工作要立足于服务、服从于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安全评价机构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应从区域经济结构、发展水平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合理控制。各地应制定安全评价机构发展规划,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控制总量、适度发展。

  当前,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重点围绕安全生产许可工作,要对安全评价机构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保证安全生产许可工作正常开展。

  五、安全监管总局和省级安全生产监管、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作为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颁发管理机关(以下简称发证机关)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依法行政,按照《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原国家安全监管局令第13号)及实施要求,严把准入关,做到严格条件、严格程序、严格审查,不得擅自降低标准和条件。实行资质许可会审和公示、公告制度,建立评审技术专家库,随机选取确定评审专家。

  六、各地应参照甲级资质对安全评价人员专业技术的要求,制定乙级资质专职安全评价人员基础专业的规定。严格执行专职安全评价人员“四险”(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指事业单位)制度。安全评价机构资质不得重复许可,同一家安全评价机构只能获取一个级别(甲级或乙级)的安全评价资质。各地发证机关应在作出安全评价机构乙级资质许可决定后10日内,将有关机构申报材料及发证机关批准(或取消)材料报送安全监管总局备案。

  七、发证机关要加强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管理,对于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机构和人员,特别是对于出具虚假证明(证书)和评价报告、评价不到现场、超范围评价、出借资质资格证书、重复登记从业等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安全评价机构及人员,应及时按规定进行处理。实行资质管理“黑名单”制度,淘汰那些管理混乱、质量低劣、信誉差的评价机构。要把安全评价机构和人员的业绩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实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年审和人员资格登记、执业信誉档案制度。



二OO六年六月七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批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拟订的《天津市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政府


批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拟订的《天津市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天津市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拟订的《天津市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已成立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应在本办法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补办审核登记或备案手续。逾期未办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有关规
定处理。

天津市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的管理,促进技术市场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辖区内开办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
第三条 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是指专门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的机构,包括:
(一)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性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
(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社会团体、工商企业等单位设立的非独立核算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
(三)个体和个人合伙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
第四条 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有明确的经营范围;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
(三)有相应的名称。
独立核算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还必须有与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固定从业人员和注册自有资金。固定的从业人员(不包括聘请的退休、离休人员)中,技术人员不得少于三人,注册自有资金不得少于人民币一万元。
个体和个人合伙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的条件,参照《天津市民办科学研究机构管理暂执规定》(津政发〔1986〕3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设立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凡经市属委、办、局和区、县人民政府、大专院校批准的,以及国家各部门驻津单位和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津设立的,应报市科委审核;其他单位和个人设立的,应经所在区、县科委审核。
第六条 经市、区、县科委审核同意设立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的,应持审核同意证明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或备案。其中,属于独立核算企业性和个体、个人合伙的,以及工商企业设立的非独立核算的,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核准后发给营业执照;属于事业性的,
应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备案。
国家各部门和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直属驻津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的登记或备案,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其他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的登记或备案,由所在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
第七条 申请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上级主管机关的批准文件;
(二)市或区、县科委的审核证件;
(三)经营场地的使用证明;
(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或专业资格证明。
独立核算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还必须提交资金信用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和组织章程。
第八条 申请备案应提交下列文件:
(一)上级主管机关的批准文件;
(二)市或区、县科委的审核证件;
(三)由主办单位出具说明经营宗旨、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的文件及担保民事责任的证明。
第九条 独立核算企业性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所使用的名称,应符合《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非独立核算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的名称,应标明主办单位。
第十条 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凭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发给的营业执照或备案手续到所在区、县财税管理部门办理纳税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定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的主、兼营项目,不得擅自改变。各技术商品经营服务机构均应以经营技术商品为主,可营兼与主营项目连带和配套的技贸结合的业务,但不得从事与经营项目无关的纯商业性业务。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起施行。



1987年10月23日

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减免地方所得税和地方税暂行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河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减免地方所得税和地方税暂行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国家的产业政策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凡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征地方所得税,第六年至第十年减半征收地方所得税;从开始生产、经营的年度起,免征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五年。
第三条 对非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地方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地方所得税;从开始经营的年度起,免征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二年。
第四条 凡当年出口产品产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百分之七十及其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经经贸部门确认,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免征地方所得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先进技术企业,凡确认的年度,经企业申请,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免征地方所得税、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
第五条 本规定发布前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减免税优惠办法可按原规定执行到期满为止;本规定比原规定优惠的条款按原规定减免税期限未满的,其剩余年数可以按本规定给予相应的减免税优惠。
第六条 本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以前发布的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不一致的,均以本规定为准。
第七条 本规定由河北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1992年6月25日